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长沙新世界雅思出国培训:出国英语考试怪现象

来源: 长沙新世界教育      编辑:佚名

坦率地说,当编辑老师给我出题说“请你写一篇英语怎么学的推文吧”的时候,我是无言以对的。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一直有学生问我这个问题——似乎老师手上握着灵药的方子,而且学生期待这个方子不要洋洋洒洒几千味药。同时,这个方子似乎是一个秘密,只要知道了秘密的答案,再循着上面寥寥几味药,就能分分钟制作出一个“英语学霸”。事实是,任何知识的获得,都是遵循自然规律的(除非我们在进化上飞跃了一下,大脑的工作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这个规律并不是什么秘密——How about we “好好学”? 什么叫“好好学”?落实到大家正在面对的TOEFL/IELTS/SAT/ACT等标准化考试中,我的体会是:Be aware that the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has its natural law; be arduous in forming a study habit that follows this law; be sure that your preparation of any test leaves a lasting impact on your study. 即,尊重知识积累的规律;遵循这种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准备考试,为自己的学习研究收获更多、更深远。Albert Einstein once said, "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what one has learnt in school." 这话说的就是我上面第三层意思。我们在应考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力做到“源于考试知识点,高于考试知识点。” 那么,再落实下去应该怎么做呢?先说两个普遍的认知错误吧。

长沙新世界雅思出国培训:出国英语考试怪现象

“术”——江湖上有各种解题技巧派系,我统一把他们成为“术士”。跟着这些门派学习“各种剑法拳法套路”以后,不少同学的体会是:可以解一些题,但是似乎还是有些不够。这就是舍本逐末的后果。我来问问在座的越挫越勇的“烤鸭”们:以雅思阅读为例,你们做错的题目里,有多少是真的因为“定位”失误——找错地方了?我教学的体会是,基本的定位技巧(大家熟悉的利用各种“长得奇怪”的词、利用出题顺序、以及利用题型特点等),即使是基础比较薄弱的考生,也都是可以很快习得的,然而找到了地方却读不懂才是大部分错误的根源。读不懂的问题,排除心理素质、疏忽大意等因素,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基本功:词汇和语法。所以,如果你在复习阅读考试的时候,总是关注各种技巧的应用,指望这样就可以绕过词汇和语法两个大关,考出成绩的机会基本没有。

第二种认知错误跟上一种一样,是另一种“捷径”思维。有的同学短短三个月可以把每一场TOEFL考试都参加一遍,期待通过海量刷题、幸运的眷顾、题目主观偏差等外围因素获得“刷出好成绩”。我赞成学生一次性报考两场而不是一场考试,原因主要也是为了排除上面说到的一些英语语言能力之外的因素对最终成绩产生的干扰。但是如果频率高到几乎每周都去考试,那么就是完全脱离“学习”两个字在进行备考——出成绩机会也很小。 上面的两种情况,对于中级学习者(或者说已经在“学霸”的路上渐入佳境的那些同学)来说,应该已经无需提醒。针对这些已经摸清学习路径的同学,我需要提出另一个认知偏差:考试跟将来的学习无关。恰恰相反,我们所面对的这些标准化考试,都是跟相应的高等教育紧密挂钩的——都是入学/选拔的依据。因此,这些考试都反映了对于将来大学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些能力。比如: 雅思:听力的Section 4大家都熟悉吧——教授讲座,一个讲座里包含两到三个围绕主题展开的小项。考核学生对于讲座大框架的把握、讲座包含的学科知识点的理解、记笔记的能力、分辨重要信息和digression的能力(是的,老教授上课也会扯点闲篇儿的)等等。想想看,真的进入了大学,老师上课可远远大于听力Section 4短短几分钟的长度了——而我们到那个时候一定要注意将这一部分解题需要的能力应用到大学的课堂上,才能学得好,获得佳绩。 托福:口语最后一题,大家应该也不陌生——要求学生听一段教授的讲座之后,口头复述。这一个项目需要考核的,在上面雅思听力Section 4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口头组织能力、归纳汇总能力、逻辑层级的搭建能力等。这些能力,在国外学习的讨论课、演讲作业等当中,至关重要。 再举一个SAT的例子。新SAT的写作题,跟传统的立论、驳论文不同,是分析性写作。这种写作能力,是建立在critical reading(批判性阅读)的基础上的。要求考生针对给到的文本,从它的论证过程、论点与论据的粘连度、以及修辞手法等几个角度去分析,然后有条理地书面呈现“作者是如何通过行文论证他的观点的”。这样的写作形式,在许多中国考生看来还是很陌生的,但是在大学,乃至研究生阶段的学术研究过程中至关重要——任何学科的研究,不能闭门造车。比如:今天我要研究米兰昆德拉,然后我就看一下他写的小说,就开始邹自己的论文了“昆德拉的小说体现了后现代主义blah blah blah,又体现了结构主义云云”。这样的研究成果价值非常有限。相反,真正有价值研究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的,我们需要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前人的研究文本进行分析,然后开展自己的进一步的研究或者争鸣。是为正道。 有个孩子考出了申请需要的成绩以后,曾经深情地给我写了一份邮件,里面说到“感谢你教会我学习的方法。我内心知道这才是真正的传授知识,但是我现在用不上。雅思不过是一个出国的工具,我最后发现是应试技巧帮了我。”看到这段内容的时候,我竟又一次“无言以对”。希望上面说到的三种认知偏差,大家能反省并纠正。也衷心祝愿大家在迎考的路上一帆风顺。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