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美高学校精英论坛回顾:减负下,未来竞争力的“增”与“减”

来源: 苏州相城区美高学校      编辑:佚名

在倡导“减负”的当下,我们的教育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在快乐学习中提高自己未来的竞争力呢?

此次苏州美高学校请来了来自斯坦福(Stanford University)的世界五百强CEO缔造者顾先生,与方正先生一起开启精英论坛第三站,跟家长们共同探讨他们关心的问题。

美高精英论坛第三站.jpg

减负,到底减了什么?

方先生:“自从减负这个说法出来之后,我跟我的很多教育家朋友有过探讨,在我的理解里,国家希望减的负应该是正负的负,而不是负担的负。

我一直希望把人工智能的技术运用到教育当中,把我们的学校变成一个完美的学校。我常常在想,人工智能是不是也可以让我们的老师、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清晰地把握住方向?

学习成绩再糟糕的孩子在他的所有学习中,总有把握两三成的东西,那他在复习的时候,时间真正浪费在哪里?我们经常发现有很多学生上课的时候非常认真,复习的时候也十分用功,但是为什么成绩总是上不去?这中间可能就浪费了许多的时间,这就是“负效率”。

人的眼睛和脑袋有一种关系,我们总是习惯把视线聚焦到自己擅长的东西上面,但事实上真的应该这样吗?

真正该看的那部分、该花时间比较多的,其实就是现在你不熟悉、把握不大的东西。倘若这个时候,有一个东西在指引你,告诉你只需要看你不会的东西,这样的话学习是可以变成很有效的。

我一直认为国家现在所讲的减负,绝不是负担的负,因为你在减轻孩子学习负担的时候,其实就是在降低孩子的竞争力。我认为减负的负,应该是数学意义上正负的负,即刚刚所说的“负效率”,还有一个就是负能量。

什么是负能量?

教育学里常常讨论孩子的学习动机是什么。现在请大家想想你的孩子又出于什么目的学习?”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趋向成功的倾向指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从而尽快地解决某一难题的心理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指为了避免因失败在他人心中形象受损时带来的不良情绪。所以趋向成功的人更加倾向选择复杂度为50%的任务,当其面临失败的时候,其学习动机水平会提高;避免失败的人更加倾向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其面临失败的时候,其学习动机水平会降低。

成败归因理论: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性归因。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此外,在这六个因素中,如果学生长期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能力强,那么他容易产生骄傲、自负的心理。但是如果学生长期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能力差,那么他就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教育心理学上将后者称为习得性无助,其通常表现为: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丧失自信心等。

“但是以前在教导孩子学习的时候,老师和家长常常把学习动机讲得很枯燥,诸如你不学习你将来就会找不到好工作之类。但是让我来说,如果您的孩子现在不学习,将来会被饿死吗?答案当然是不会。这是他的现在的幸运,但是不要让他变成人生的悲哀。

无论是家校引导的,还是学生自发的学习动机,到最后转化的结果都应当是一致的——变为孩子自驱地、积极地去学。

我很希望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来提供有效的信息,让老师能够掌握他班上每个学习的学习状态和强弱点,让每一个家长和学生都能够知道在哪些地方应该多花一点时间。

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应该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一个真正好的学校,绝不是只需要好学生,而是经由时间的沉淀,把一个普通学生变成一个优秀的学生。”

未来人才所要具备能力是什么?我们能为其做什么呢?

“我常常跟很多人讲,当我们在跟孩子探讨人生目标的时候,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多一点发掘 多一点分享 多一点启发

点在于发掘。孩子的潜力是怎么样的,性格是怎么样的,兴趣是怎么样的?

我们的小孩不是人工智能,不是你输入你的想法就可以一比一完美复刻。

在座的家长有很多都是企业家、高管或者其他一些职业,不管是哪一种,我相信大家的意志力都是很强的。意志力很强的家长对孩子通常都抱有很强的期待,这样一来,期待就全转变为了给孩子的压力。

但这不意味着父母意志力强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当孩子懂得欣赏父母的时候,他会去模仿父母的强意志力,向父母的优势靠齐。

第二点是分享,这里的分享一定是双向的。

孩子通常对父母存在一个误区,他们会误以为父母是什么都知道的,对他们的校园生活是不感兴趣的。孩子需要给予父母有效反馈,以便父母能够分享给孩子一些有用的资源和信息。

时代是在快速发展的,教育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引领下一代如何去面对跟解决未来的问题。

孩子的潜力、性格、兴趣决定了以后身边的关系,8岁、18岁和28岁想成为的人是不一样的,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目标,而是如何去认识和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才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做的。

第三点是启发,启发孩子如何去爱人。

我做过很多管理层的培训,我常常跟他们讲,作为管理者,最需要的一点就是“谦卑”。这是课本上没有办法教给你的,是需要家长老师去从小启发你、培养你的。

好的领导者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解决方法一定是共创的。只有足够谦卑的时候,你才能够听到同级或者是下属的心声,这样你做出来的决定才是有用的,这也是一种爱人的能力。

换位思考,学会爱人,是一个领导者必备的品质。”

小孩也需要“领导力”吗?

“领导力应该从小培养。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说过:“领导力和学习能力对每个人都是必不可缺的。”

领导力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品质,它能够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自我个性,让孩子实现自我成长的飞跃,也让孩子在未来的路上变得更加自信、优秀。

西方很多国家的教育都非常注重领导力的培养,而在中国,很多家长对领导力的理解都存在误区,认为领导力是单纯的当领导的能力,是一种成人应该具备的能力。

事实并非如此

《领导力的早期发展》一书中诠释道:它是一系列综合的能力及特质,主要包括智力、人格、价值观以及与领导情境相关的一系列社交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

“作为美高学校的创始人,我一直希望能够培养具有国际观的各行各业的未来领导者,领导力的培养一定是美高学生的必修课。

只要老师有意识,所有的学科和非学科里面,都可以培养孩子的领导力。

我们的校园很小,小到让学生更多地被关注、被支持,温暖彼此。我们的校园很大,大到能有效地把环境、个人与社会、技术、艺术等融入课程,给予家庭国际视野、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跨学科理解、跨文化融合的能力。

美高的孩子以学贯中西,具有身份认同感,同时拥有国际化高度的视野为培养目标。我坚信,无论孩子的未来求学路将如何选择,在任何方向上都将充满竞争力。”

苏州相城区美高学校报名、参加入学测试及校园开放日,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