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如何复习?无论是零基础还是基础好,都得先通过教材把知识点吃透,键是别把两者对立起来,小编对此做了一些详细总结,接下来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零基础或基础薄弱,必须从教材开始啃。如果大学期间数学没好好学,甚至连极限、导数的基本概念都模糊,直接刷题只会越刷越懵——题目涉及的公式记不住,解题思路没头绪,刷再多题也只是机械模仿,换个题型就不会做。教材的作用是帮你重新梳理知识体系:比如同济版《高等数学》里对“导数定义”的推导,对“微分方程解法”的步骤拆解,能帮你理解公式背后的逻辑,而不是死记硬背。先花1-2个月把教材过一遍,把课后习题(尤其是带星号的重点题)做透,确保每个定理都懂、每个公式会用,再去刷题才会有效果。有考生分享,自己一战时跳过教材直接刷题,结果连基本的积分公式都记错,二战乖乖啃完教材,成绩提高了40多分。
基础扎实的考生,可缩短教材时间但不能跳过。如果本科数学成绩不错,考研目标分数不高(比如国家线附近),可以不用逐字逐句看教材,但至少要对照考试大纲,把教材里的重点章节(如高数的微积分、线代的矩阵)过一遍,确保知识没有遗漏。比如线代中的“秩的性质”,教材里总结了8条,直接刷题时可能只用到3条,但考试时考到第5条,没看教材的话就容易丢分。这类考生可以用“教材+习题集”同步推进:看完一章教材,立刻做对应的基础题(如《660题》的选择题),既巩固知识点,又节省时间。
刷题要分阶段,别一开始就挑战难题。刚看完教材就刷真题、模拟题,很容易被打击信心。刷题应该从“基础题”到“综合题”循序渐进:第1阶段用基础习题集(如《考研数学基础过关660题》),侧重单个知识点的应用,比如练极限就只做极限题,练导数就专注导数应用;第二阶段用综合习题集(如《考研数学复习全书》配套习题),训练多个知识点结合的题目;最后再刷真题和模拟题,适应考试节奏。每个阶段都要回头看教材——遇到卡壳的题目,翻教材对应章节找原理,这比单纯记答案更有用。
教材和刷题的“时间配比”要合理。整个复习周期中,教材复习占比不宜超过30%,剩下的时间要留给刷题和总结。比如总复习时间10个月,前3个月啃教材、做基础题,中间4个月刷综合题、总结错题,最后3个月刷真题、模拟考试。如果在教材上花太多时间(比如5个月以上),会导致刷题量不足,到后期很难适应套题的节奏。有考生就是因为教材看了太久,最后真题只刷了3套,考试时时间分配都没掌握好,分数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