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学网 欢迎您!

孩子一不如意就大哭大闹是什么原因呢

太原鲁学网 时间:2023-09-13 17:21:46
导读 大多数孤独症孩子在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大哭大闹,面对这一情况,家长们常常手足无措,想帮助孩子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聊孩子出现哭闹等情绪问题行为的原因.

孩子一不如意就大哭大闹是什么原因呢


孩子一不如意就大哭大闹是什么原因呢

 一.想得到某物
  1.出现的场景: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场景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逛商城,孩子想要得到糖果或者玩具等物品,而家长没有满足时,孩子就会情绪失控,在商场里“大哭大闹、躺地板、大声尖叫”。

  2.原因分析:
  1.因为得不到想要的物品就哭闹,此时家长该不该满足孩子需求?答案是:即便要给,也不能在孩子哭闹的时候满足他,2.因为如果孩子发现只要自己哭闹,爸爸妈妈就会百依百顺,那么以后TA想要什么就会变本加厉地哭闹,导致问题行为越来越严重。

  3.解决策略:
  1.事先预告或者提前准备:可以在外出的时候,给孩子提前准备喜欢的食物、玩具,或者提前和孩子说今天出去,爸爸妈妈不能给你买玩具或零食。
  2.建立社会环境规则:教孩子外出时,可以做的事情以及不能做的事情。
  3.孩子表达:用“我想要……”的表达来替代哭闹的行为。家长可以准备图片提示卡,同时进行语言旁白“我想要”,当孩子能够模仿“我想要”的时候,再给到孩子想要的物品。孩子用“我想要......”来表达需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读绘本,或者在居家环境中通过游戏扮演的方式来让孩子习得。例如我们可以在家里把孩子喜欢的玩具放在比较高的地方,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通过成人的语言旁白来表达“我想要,你帮我拿”等正确表达。

 二.寻求注意
  1.出现的场景:
  大人在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或者在和别人聊天、打电话的时候,孩子拼命哭闹。

  2.原因分析:
  孩子想让你关注TA,就会通过哭闹、大喊大叫、抢你手上的物品、电话来让你停止现在做的事情,把注意力聚焦TA身上。

  3.解决策略:
  1.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设定孩子的独处时间段,且让TA在独处的时候也要有事可做。
  2.在孩子独处而没有出现哭闹的时候,给予表扬或强化物。
  3.孩子表达,用看看我或者和我玩,来替代哭闹行为。在教孩子表达“看看我或者和我玩”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活动扮演的方式,让孩子观察并模仿正确的行为和语言表达。我们可以让爸爸来模仿独处,妈妈带着孩子在旁边,当爸爸说“看看我或者和我玩”的时候,妈妈就和爸爸一起玩玩具或者游戏,然后互换角色,让孩子独处玩玩具,然后妈妈用语言辅助提示儿童表达“和我玩”,这时候爸爸马上给与孩子关注,和孩子一起玩玩具或游戏。通过居家环境中的情境创设,让孩子能够表达需求,代替不良情绪或者哭闹行为。

 三.逃避任务
  1.出现的场景:
  老师或爸爸妈妈让孩子学习,或做孩子不喜欢的某项活动的时候。

  2.原因分析:
  孩子会做但不想做,用哭闹等问题行为来逃避学习任务和困难。

  3.解决策略:
  1.根据孩子现在的年龄和能力阶段,设定孩子可能完成的事项或任务,开始的时候可能给孩子完成其中的一小部分,如果孩子完成的很好了,再增加任务。
  2.在孩子完成的很好的时候,给予孩子表扬或强化物。
  3.孩子表达。如果这件事对孩子来说是有困难的,可以用“我不想做”或“帮帮我”来替代哭闹行为。

  我们可以准备“举手卡片”来教孩子表达“帮帮我”。在居家环境中,当成人给儿童布置家庭作业或者任务时,对于无语言的孩子,我们可以在桌子上摆放“举手卡片”,当孩子不会做或者有困难的时候,教孩子举起卡片;而对于语言能力较好的儿童,我们可以在孩子做作业出现困难的时候,表达“帮帮我”,当孩子表达“帮帮我”的时候,立即给与孩子帮助。

 四.自我刺激
  1.出现的场景:
  孩子喜欢做一些自我刺激的行为,例如甩手、看旋转物品等行为,来让自身的某种需求得到满足。

  2.原因分析:
  孩子通过自我刺激行为,来满足自身的感觉需求和需要。

  3.解决策略:
  1.减少孩子独处的时间,独处的时候让孩子有事可做,可以给孩子喜欢的玩具,让TA在独处的时候减少自我刺激行为的发生。
  2.在孩子问题行为减少的时候,给予孩子表扬或强化物。
  3.给予孩子同类的刺激运动或项目,例如孩子喜欢在沙发上跳来跳去,可以让孩子转移到蹦床上活动,满足TA自身的感觉需求;又如孩子喜欢甩手,可以给孩子多做一些手部精细训练的活动,满足TA的手部感觉需求。

  放任孩子哭闹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还容易激怒大人的情绪,不利于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参照以上的四个方向,找到并认真分析孩子大肆哭闹的原因,对症下药,耐心疏解,一起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吧!